反正培训了好长一段时间业务也没什么起色,再加上被黎叔这样蹂躏,我都没什么心思看书了。想想确实也是,看了这么多的书,还是没把我的企业管好。打开书感觉里面说得全对,合上书一样的抓瞎。
一次我知道了这个词,形容这一类的书,叫做“鸡汤”:意思就是没干货,只是味道鲜喝着爽,其实不管饱。一次我向黎叔抱怨,为什么就没本好书?都是些这么个玩意。道理都对,屁用没有。我本以为黎叔这种不读书不看报没文化的人,应该会拍手称快。
“他只能写点这个呀!”黎叔笑道,“他还能写什么?比如搞建筑,我写怎么画图纸?怎么算定额?怎么安排材料人工把房子建起来?那这不成了教科书?”
我楞了一下,想想好像也有道理啊?但还是不甘心:“那管理呢?”接着有补充了一句:“不知道管理类的教科书又是怎么样子的?”然后想到了我那本大学时没怎么翻过的《市场营销》,问道:“我是不是应该去看看这方面的教科书?真的正儿八经的去学一学?”
黎叔摇摇头:“估计没用。”
“为什么呢?”我想,教科书里应该都是满满的干货了呀。
“唉呀!”黎叔长叹了一声,“你这些问题考人哟!”
他认真的想了一会儿,才说:“很多原因。比如说吧,做企业,讲究的是‘争先’,先机非常重要。凡是书上的东西,都只能是对以前发生的一些事请的总结。但现在市场环境这些,早就变了,你还照着书本上的来,那不是刻舟求剑呀?”
咦,刻舟求剑?还可以这么用?但我觉得真的好有道理。但……如果这样的话,还写书干嘛呢?
黎叔坏笑了一下:“我又不看书!”我扶头无语。
笑过之后黎叔接着还是正儿八经的继续说:
“管理(创业/经营等)和其他东西不一样。好像一直都有争论,管理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
“如果是科学,那么就可以复制,但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没人能成功复制?所以很多人就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如果是艺术的话,这个东西就不好办了。就像画画一样,我就是画得比你好,但我怎么就画得比你好,我怎么才能画得很你一样好?这就没得办法解释了……”
我一下想到,“还是有专门的艺术学校嘛?他们肯定有专门研究这些东西的,是不是?说明即使艺术,也还是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规律性的东西,是不是就是你说的鸡汤?”
嗯?
黎叔笑了笑:“比如要坚持要努力才能成功,确实是这样啊!你不坚持不努力,等天上掉馅饼么?这就是规律,没错啊。”
“但知道这个规律又有什么用呢?”我急了。
黎叔看着我的样子,忽然有点恍然大悟的样子,用手指边敲着桌子,一字一句的说道:“这可能都是中国教育的问题!你们从小到大就是读书,然后做题。只要把书本上的东西记住了,就能做题就能拿高分……”
黎叔说得嗨了起来:“高分低能就是这样形成的!书本上的知识,要经过转换才能形成能力。你知道水的浮力和划水的反作用力,你就会游泳啦?知识和能力是两码事嘛。但我们的教育只知道考试,死记硬背,(让学生)当搬运工……”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以前我也跟着起哄,批判“应试教育”,但其实根本没懂,无非就是看了别人的几篇文章,周围三五个例子,就觉得掌握了真理。书生意气,激扬文字。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于是质疑书,质疑社会,就是没质疑过自己。
书就在哪里,是知识的宝库,只是你还没有办法,把这些知识变成你自己的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能力从来都不可能轻而易举的获得,只有不断的磨练,才能让我们真正拥有。
多快好省!前端后端,线上线下,名师精讲
更多了解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