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以前和谁聊过这个话题,扫了一下上面的答案,貌似没有多少公司老板在答题。
有时候在知乎会有种错乱感,尤其是这种问“为什么谁谁谁怎么怎么”的问题,答题的人全都不是谁谁谁……
作为一个不成器的小老板,为了骗几个赞,给你们说一说为什么不愿意吧。
为了避免有些阅读障碍患者乱喷,特意标明:是讲为什么/不愿意,别和我争这样做对不对。
一、相看两厌。
这道理就和两夫妻过日子一样。过了蜜月期,柴米油盐磕磕碰碰,老板员工大家都有怨气。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是天然矛盾的,而且职场几乎不可能有疏通这些怨气的渠道,只能积累。天长日久,别以为只有你烦老板的,老板一样烦你!
虽说一张白纸上只看到黑点不对,但这是人性,改不了的。能改正的,叫做缺点;不能改正的,叫做弱点,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总是不满现状,总是相信改变会更好。你看美国大选,动不动就是:we must change! 其实呢,change个毛线……
所以,理智上,我们可以像上面一样分析,老人怎么怎么的好。但其实呢,在老板心里,老人那张老脸,早就看烦了,你还来提辞职?爬!
当然,这些都是阴私,或者潜意识,老板本人都意识不到。但我现在回头想很多事,根就在这里。
老板也是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是有些人想的那样,贴个标签冷冰冰(始终理智)的“资本家”就完事了。
二、涨工资也留不住
当然,一个称职的老板,应该更理智一些。
那么,从理智的角度,老板该不该加薪留住老员工呢?
我想了想,还是不行。
老员工可以分成两种:提出离职的,和没有提出离职的。
首先,提出离职的。这时候加薪挽留就是傻的。知乎里有过这么一个问题吧?题主要离职,老板挽留,下面众口一词:千万别留下来。所以作为老板,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傻事呢?但非常有趣的是,我下面的员工提辞职,我立马就结算工资,旁边人又觉得我做得不那么妥当,呵呵。
我这样说吧,只要是提离职的,不管是奔着人家钱去的,还是在这里干得不爽的,破镜难圆覆水难收。在中国这种文化氛围里,提出离职,就等于撕破了脸皮(根据评价补充:这里表述不当,但我也不知道怎么表述了。反正在提离职之前,肯定是左想右想这忍那忍忍无可忍才提出来的,这时候想劝说想挽留,难!)……要想尽弃前嫌,嗯,“萧何月下追韩信”,也不能说没有,但你想一想,这是佳话啊!千古佳话啊!几千年来,有几个刘邦,有几个韩信?
接下来,说说没有提出离职的。你自己都没提离职,说明对现状你还是比较满意的嘛?当然,你可能说满意你MMP,老子只是还没找好下家。如果是这种,其实约等于上面说的“提出离职的”,挽救的可能性也不大。
那么对于剩下的可以挽救的,老板心里肯定有个数,该涨工资了。
但不能马上涨!
你就当自己是老板,你会不会傻不拉几的前面一个8K的离职,招个新人花了10K,马上就给所有的老人把差额补上?那画面不要太美。
就算是要补,要么是按制度,要么是后面找个由头,怎么都不可能整得这么赤裸裸的。
中国人还是讲“面子”讲“含蓄”讲“忠诚”的,至少面子上要这么做。这样双方都好下台,作为员工,没有被几个小钱迷了眼睛;作为老板,留了脸面,以后加薪犒劳也显得慷慨。
三、新人是填坑的
一般来说,高价雇的新人,都是用来“填坑”的,或者救急的。不缺人的时候就招人,有这种气度的公司少得可怜。
任何事情,“加急”总是要贵一点,这是自然的。
但一旦你入职了,坑填完了,我不那么急的时候,自然会想着把以前“亏”的给“赚”回来。所以以后的加薪升职你自然就靠边站了。
你看看,这时候新人变成了老人,老人忘了以前他当时就是“加价”入职的,就会问:为何公司宁愿给新人开高工资,却……
人,总是觉得给自己才是物超所值的。
四、工资是有定数的
IT行业,包括这些年火起来的行业,工资的涨幅其实是不靠谱的。一日三变,人才市场如火如荼。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工资就得一直涨涨涨!
但你看一看传统行业,扣除物价涨幅,工资数十年如一日的,也不是个什么稀罕事。工作经验,过了三五年就不值钱了。工业社会,流水线作业,你就是一个螺丝钉。用了三年的螺丝钉,和用了三十年的螺丝钉有什么区别?可能三十年的螺丝钉磨损还大一些,更不好用一些吧?
还是我刚在只帆做律师的时候,一个月四千块钱,当时也算不错了。和黎叔聊天,我说“哪一天我要是有年薪十万,那日子就美得……”黎叔笑着说,“等你年薪十万的时候,也和现在差不多,最多是个小康,比别人稍稍好点点!工资涨物价也涨,打个工,就只能这个样子……”
呵呵,这话早就被验证了。
跟了黎叔多年的老人,黎叔帮他们的就是给个工程,介绍个业务,让他们自己发展。工资,确实是加不上去了——这都是有个行情的。
最后,最后,该不该跳槽?
这个问题,我一并答了吧。总有人问,我的答案是:
随便。
经过了这么些年,也看了这么多人。守着一个地儿死活不挪窝的,有窝囊的,也有一步一个脚印爬起来的;总是不安分折腾来折腾去的,一飞冲天发达了的,有,但一事无成的,也不少——比如说我。
其实,所有的一切,当年翁老师已经给我说透了:
你这样做,会有很多经历,但没有资历。
资历啊,资历,少不经事的时候,最恨的就是按资排辈。但现在想想,论资排辈,其实也有它的道理。
好了,已经扯远了。想起了我的《折腾》 - 知乎专栏,唯望手头的事能赶快有些头绪,我能再静下心来,把它早些写完。
多快好省!前端后端,线上线下,名师精讲
更多了解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