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是一所还过得去的政法院校,但我的专业就相当的悲催了:国际贸易。我入学的时候我们系刚刚成立两年,据说是以前的马列教研室转过来的,师资力量可想而知。但几位老师上马列国际政经关系之类的课还真不错,上课就相当于听评书了。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学校有一个“辅修双学位”的政策(学国际贸易的同时学习法律):我们的老师极力推荐,因为我们学校国贸的文凭真的不值钱,还是法学吃香。又因为修双学位还得再交学费,为了照顾家庭困难的同学,老师还提到一个备选方案:参加自考。
所以,我面临了我人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选择。辅修双学位,还是参加自考?
我倒是不缺钱,但双学位听着这么容易,能学到东西么?以后含金量高不高?在我踌躇犹豫的时候,我碰到了教我们法学基础的老师。
尽管是国贸专业,但毕竟是政法院校,我们大一就开了一门《法学基础》的课程。讲课的老师姓翁,看上去很年轻,一脸的络腮胡子。他很有意思,教材扔一边,第一节课就讲人性,而且很注意课堂交互,他先提问:
“你们之前有没有了解过,或者思考过‘人性’?人性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是自私的,还是高尚的,是善还是恶?”
刚好我们高中语文老师讲过,所以我毫不犹豫的举手:“知道!”
他很高兴,让我站起来回答。
“对人性的研究,古今中外已有很多看法。
“中国最主流的观点是人性本善,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儒家的经典看法;除此以外,也有相反的看法,比如荀子,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认为需要后天的教化,才能除去人性中的恶;还有韩非子,他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不过‘好利恶害’而已。
“在国外,对人性的探讨着重强调‘理性’。认为人既具有动物的原始兽性,比如圣经中的原罪;但又具有人的‘理性’,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忏悔救赎……
我侃侃而谈,说了好几分钟。翁老师听到有点发愣,回过神来,走到我的面前:“你把你的名字告诉我!”
一瞬间教室掌声雷动!
所以后来我和翁老师走得很密切。我把我关于自考和双学位的犹豫告诉他,他问我的想法,我说我还是想试试自考!他很高兴,笑着说:“好!”所以我就瞬间下定了决心。
多年以后回想往事,这个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我选择了自考,从此我的人生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
翁老师有时候手里会有一些案子,大四的时候,他就让我就以公民代理的身份出庭,对方代理人是当地律师事务所主任。更莫名的事,过不了多久,他作为颁奖嘉宾给在我们学校的辩论赛上给我颁奖,也不知道他认出我没有。
大四七月,其他同学都拿毕业证了,我才发现怎么没有我的?查来查去,我的学分还没修够。一门选修歌,我只报了名,但没去参加考试——因为一节课都没去上过,所以连考试时间都不知道。到处打听,拎着一袋水果,找到上这门课的老师家里。老师坚决不要我的水果,让我补交一份论文就可以了。回到宿舍,把水果和寝室的兄弟们分来吃了,赶紧找资料写论文。那篇论文,我写得挺用心——比毕业论文都用心。
同学们都毕业找工作去了,我在继续学习英语,准备出国留学。也是翁老师唆使的!他申请到了公派出国留学的资格,马上就要到英国牛津大学读博了。他告诉我与其读国内的研究生,不如出国留学。不要怕花费多,大投入才有大产出。我想他是人生地不熟想有个伴儿吧?
当然,出国留学这种事对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在他的鼓励下,我继续我的硬朗风格:没有找中介,什么手续我都自己办。2002年的时候还只有网吧能上网,乌烟瘴气的网吧里,就我在傻乎乎的申请英国的大学。最后还真把好几所英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给收到了,通知书寄到寝室的时候,室友们一片“哦~”、“切~”、“哇噻”的起哄。
多快好省!前端后端,线上线下,名师精讲
更多了解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