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本来想说的例子就没意思啦。在大学的时候,我也喜欢打CS,真让我打,我一样可以打通宵。但我还得干正事啊,所以我就是这么办的:每天晚上坚持上到教室关灯,大概是10点钟不到的样子;然后冲向网吧,有位子的话就打到11点还是12点忘了,反正这时候老板就会清场:“上不上通宵?不上就让位子。”于是我就自觉的离场了。开始的两天会有点舍不得,但后来就很自然了。
从小到大我爸都说我的自制能力差。咦?这样想来,我好像还算可以的嘛。难道这是个笼罩我童年少年加青年的大阴谋?用心良苦啊!
等等,等等。我想了一下,好像我爸也没这么重的心机,而且我读书那会儿,确实挺让人头疼的,什么不做作业,上课开小差,不光神游万里,还能悄悄爬到教室后面聊天啥的……但慢慢的,到个高中,到了大学,到了工作岗位,我却和别人不一样了。为什么呢?
一时间找不到答案,所以和双喜的这次谈话其实就没有意义了。我不喜欢给别人打鸡血,因为鸡血撑不了几天,我懒得费这个口舌。给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建议,勉强定了一些强制性手段,比如双喜手里不能再有钱,下班之后可以就在办公室上网,晚上把他一直送到住的地方等。但其实我的心里没底,这些外部手段的作用恐怕很有限。
我还有许多自己的事情要做,所以这事我也只能这样啦,我想。
说来很巧,就这不久之后,我们高中同学聚会。
在学校的时候,通常是成绩好的聚一堆,成绩差的玩一堆。起初我都没在意,但高考完了,我们十几个同学一起出去玩的,我奇怪了:“‘牛儿’怎么没有来?”‘舔嘴儿’看了我一眼:“他这回考砸了!心情不好,就算喊他过来,他看到我们嘻嘻哈哈的,怕是心里更不好受……唉,算了算了!”那一刻,我心底突然涌起一种无力的悲哀:我们就这样分了阶层?
然而这次同学聚会,我才惊讶的发现:阶层又被打乱了!“牛儿”考上了复旦的研究生,考不上大学的“蚊子”开起了公司,就读个自考的向波也在公司混得风生水起……有机会听他们说起他们的高三,真心感慨:原来我们真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当我们还只知道认真学习考个好大学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思考人生”了。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对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这个问题太沉重了。假设当年让我来想这个问题,考不上大学,那不和天塌了一样么?但他们得想啊,而且是很认真的想,虽然很残酷,但总得找出路不是。
他们可能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但他们收获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东西:选择。没有了大学这条路,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阡陌纵横,你必须得选一条。
而我们很多人,却从来没有真正的选择过。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不用选;然后再好好读书,找个好工作,也不用选;最后可能连找个女朋友,都是家里安排相亲,自己也没得选!
有一件事经常让我唏嘘:很多好学生,慢慢的变得平庸,甚至堕落。尤其是老师的孩子,小学老师的孩子到了初中就开始滑坡,初中老师的孩子到了高中就慢慢不行,高中老师的孩子到了大学变得一塌糊涂。就算安安稳稳的完成了学业,找到了一份看上去不错,实际上也不错的工作,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们日复一日的干着同一份工作,直至终老。
我经常为他们不值,他们都曾是带着光环的人物啊!是我们是要仰视是要膜拜的啊。我觉得他们原本可以过得更……更精彩一些吧。但这种说法遭到我家人的无情打击:“你能折腾,你又折腾出个什么东西出来了?”
我只好低头认罪,但心里其实不服:就算我没折腾出个名堂,有别人成功逆袭例子呀。
比较他们的人生,我算是隐隐摸到了这句话的意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是一种能力,凡是能力,一定是通过锻炼而获得的。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不选择就永远学不会抉择,这就是为什么谋士智计百出,最终还是要挂个主公的原因——他不敢抉择,其实也不会抉择。
然而,结合双喜的例子,我发现,选择还有其他的作用,比如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跪着也要走完”,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努力!
回想我的人生,我总是觉得,命运的轨迹就在那一刻开始转向:刚进大学没多久的那个晚上,我一个人在校园的操场上转来转去,月色像水一样的漾在看台上,我望着远山巍峨的暗影,终于下定决心:“就选自考!”
多快好省!前端后端,线上线下,名师精讲
更多了解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