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离经叛道的肇始,也是责任担当的起点。
和报双学位的同学安安静静的坐在教室里不同,我去自考站报名买书,我去法学院蹭课,我在考前通宵达旦的背书,我在各个考点里穿来穿去……也没觉得什么,因为这是我自己选的路;更何况,这条路我走得有滋有味。我到了更多的地方,认识了更多的人,我自由的生长,自主的学习,没有权威没有束缚,我的思想天马行空。
那是一段黄金岁月。
不是因为收获,而是因为快乐。
据说人类本应该是一种进化失败的废物,因为我们的脑部停止了发育。所有的动物出生伊始,都有好奇心,但当他们成年的时候,这种好奇心就消失了。“好奇心害死猫”,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界,好奇心并不是一个好东西。
只有人,终其一生,都保留了好奇心。想不到的是,人类不但没有灭绝,反而凭着这种永不枯竭的好奇心,走出了森林,走出了非洲,翻越高山跨过大海,把足迹带到了九天之外……
大学四年,学校教给我的知识,屈指可数;然而,我却依然非常感谢我的母校,感谢她给予我的自由的空间。异常的自由:上课可以翘课,考试不用担心挂科,晨不早起夜不归宿,除了女生宿舍,我们可以四处乱窜。你可以在寝室睡觉,也可以去礼堂听讲;你可以在操场跑步,也可以在网吧遨游;你可以四处钻营求上进,也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总之,我们就处于一种彻底的“放养”状态。
当然有人堕落。但回过头来想,能够堕落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我始终是选择了一次,哪怕选择的是堕落!人生中总有那么一次,我可以放胆的活。
更何况,还有些人没有堕落,比如说我(这个臭不要脸的,哈哈哈)。终于,我发现:书山有路,我可以曲径通幽;学海无涯,我可以任意西东。非常幸运,在青春期的尾巴上,我的好奇心又一次被重新激发,从此野蛮生长不可收场。
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你不再是为了考试、为了父母、为了荣誉之类的东西而学习,甚至都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你是为了快乐而学习——学习本身就能给你带来快乐和满足。
十多年之后,我在我小女儿身上又一次的发现了这种状态。她这么小一个人,看书的时候就可以自动屏蔽周围环境干扰;一个人看书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她异常夸张的“哇噻!渡渡鸟居然……”你以为她是个小学霸?其实不是,她背学校的课文时一样的愁眉苦脸。为什么会这样?这应该是一个普遍现象:课外书看得津津有味,教科书拿起来就犯愁。
当我们进入工作岗位,还是一样一样的呀。不知道多少人想着转行?自己的本职工作刚起来不开心啊。但转行就能解决问题吗?是不是又是一个围城?
所以关于工作和兴趣的讨论永远没有一个结束。能不能把工作当兴趣?那你为什么不把兴趣当工作呢?老成持重的人语重心长的告诫你:“工作就是工作,是个苦差事,不然为什么要给你钱呢?兴趣就是兴趣,让你天天干你一样要干得腻烦……”但总有一些人不甘心:“想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有错吗?”
我真的被问到过这个问题,不是在网上,就在我面前。我的压力好大:一边是信奉“干一行爱一行”的父母,另一边是下定决心要“追求自己梦想”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异常严密的逻辑,都有数不清的例子可以证明自己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
更让我头痛的事,他们居然想用我的事例来说明问题。在父母一边看来,我是失败了,“如果你把你搞装修的那种劲儿用到做律师身上,是不是成就更大?”还好,给我留了点面子,成就更大,够委婉。偏偏是小孩眼里冒着星星:“不是因为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能这么用功么?不用功能够成功么?这是大智慧大魄力!律师都可以不做,我这点破事算什么?你们是鼠目寸光!”我心里听着挺高兴,但孩子,其实装修我也干得不开心啊。
眼下的问题是两边拔河我帮哪一边呢?帮哪一边另外一边都可能怪我,尤其是万一,我是说万一这小孩栽了跟头,我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但聪明如我,岂能解不开这个局?拔河的时候,你只需要站在绳子的中间,以垂直绳子的方向,轻轻的用力一拉,两边的人都会被你轻松拉动。
多快好省!前端后端,线上线下,名师精讲
更多了解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