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吵得不可开交。
要厘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做个定义:怎么才算是“35岁中年危机”?是程序员干到35岁
如果你认为1才是中年危机的话,我可以保证:绝对没有。但2的话,就很容易是这样的。
“飞哥,你不要那么绝对。我就知道谁谁谁没到35岁就肝不动了,转行了……”
还记得前面说过的那个进大厂(美团送外卖的)段子
我们那个班60多人,学完就剩20多人,学完立马找到工作的有12个人,一年后还在it行的只有七个人。
有一种程序员,是“伪”程序员(暂时这样称呼吧),他是因为学不动了,自己掉队的。这种程序员,等不到35岁的。
所以我们源栈的培训,会反复的强调:能力,能力,重要的是学习能力。
没有的事。
老鸟只会比菜鸟学得更快,因为知识是有延续性的(复习/体会:新技术不是凭空出现的)
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老码农心态的变化:“懒”得学,所以表现得很淡然,不像新人那样看到新技术两眼发光。
为什么懒呢?
皮一下:程序员本来就应该是非常“懒”的,计算机不就是“懒得计算”的人发明的么?
以后童靴们还会学“lazy load”(懒惰加载),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提升性能/效率的手段,在编程中大量使用。
相信我:年轻有年轻的好,看着提劲,朝气蓬勃;但中年人也有中年人的好,睿智稳沉(真不是油腻)。
油腻中年大叔,很多管理者不喜欢,不好管:
大多数的老板,喜欢看到公司“朝气蓬勃”的样子(夜已深沉,公司通火通明,键盘还在啪啪的响,所有人走路带风……),感觉上大家都在努力嘛!至于努力有没有效果,那是另外一回事。
而且越是公司的效益不好,老板越是焦虑,越是潜意识里期望这种场景。这是人性,比如我焦头烂额的时候,一进教室,看到小九空荡荡的座位,心里也会不舒服,但是自己要理性!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小九加班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 关键是加班得给加班费……
我们很容易有“惯性”思维。过去两年工资翻了一番,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的两年,是不是工资收入也应该翻一番?
但工资的增长,就不是这样的。
你的技能,5-10年以后,该会的都会了,不会的也就“用不着”了,所以:
同时:年龄越大职位越高,越高的职位:
所以市场上可提供的岗位就很少很少
过了35岁,再找工作,我就自降工资!
现在还没到这种地步,买卖双方都不会做这种事:
以后(10年20年?)可能会慢慢常态化,中年人也老老实实加班,年轻人的工资进一步压低。
@想一想@:哪个行业没有中年危机?医师公?(公务员报考条件也是35岁以下?^_^)
但为什么就一定要把这个标签“贴”到程序员头上。(还有“秃头”)
每一次大厂裁员,都要收割一波流量:贩卖焦虑。这个焦虑刚好能够卖给程序员?
只能说很难。“流行”的方法:
但又不是很难:
大部分人,最后都是找到自己的位置,得过且过一辈子。
其实前面说这么多,就是不想(直接)给你建议。你需要认识你自己,follow your heart,勇敢的选择!
如果一定要建议,建议你根本就不要考虑“中年危机这件事”,因为你既然动了“转行”这个念头,说明你眼前的苟且都顾不过来,还管那么远的事干嘛?
另外,你有得选么?没有中年危机的“医师公”有没有你的份嘛?(有的话,我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你真正应该考虑的是前面提到的:
个人觉得:现在的程序员就相当于蒸汽时代的产业工人。对:
的年轻人来说,还算是一条出路。【再次强调:仅供参考!】
之后我们就不再(在外围)纠结“要不要转行学编程”的问题,而是进入“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想一想@:是不是35岁的程序员就开始老年痴呆了?
可能还是因为之前提到的那种误解:路人以为的编程 vs 真实的编程
编程是门手艺活。
预告:
讲故事:上海求职。
“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别人用1天,我们用1个星期用1个月,总是能搞出来的……”
“你想多了!”
你觉得呢?
类似的:
其根源就是:不相信个人主动选择,或者说个人根本就“没得选”。
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你没走这条路,肯定就是因为你不行。
这就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内卷。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其实有些人本来是不想挤这个独木桥的,但也被裹挟着冲了进去。没有人去开拓新的疆域!
昨天一个网友又给我打电话:“现在的社会舆论……”
我终于打断了他:
你不要去管什么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关你屁事?做好你自己就行了。
但问题是很多年轻人不知道怎么做好自己!无论做什么,
都感觉到从内心深处漫溢出一种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还是要去体验去尝试,否则这些话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你懊悔过、羞耻过、躁动过、痛苦过……你才能够体会到这样一种“真实”的可贵。
对于年轻人来说,关键是勇气!对抗世俗的勇气。
但不是所有程序
引子: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但在是不是之前,还要问个“什么是”
前端时间还有一个记者专门采访过我(在中国,有多少程序员干到40了?那么其他人去干什么了?),可能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也没了后续……
多快好省!前端后端,线上线下,名师精讲
更多了解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