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都被这样教育:
你只管学习,只要成绩好……
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次我被亲戚朋友问:“你看我孩子(高考填志愿)选什么专业好?”
我首先会问:“你孩子喜欢做什么?”
“他呀?!他也不知道(或者,他知道个啥)……”
有的(可能很多)家长觉得这个问题不大,选专业,是看发展前(钱)景的,关“喜不喜欢”什么事?
OK,先略过“最理想的职业,就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这种鸡汤不谈……
孩子厌学,比如我初一的孩子给我说她不想奋斗了,“就像做个普通人,有点小钱可以买点自己喜欢的小玩意……”
做普通人岁月静好,没啥。(更何况无论你怎么努力,大概率也就是个普通人)
但做家长的,两个担心:
这就是最初的职业规划。
只有当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他才能够自发的努力。
高中同学聚会,我发现我们高中成绩不咋样的同学,现在居然也混得不错!? 和他们聊,才慢慢的发现:
他们才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
无论如何,“只要(有)学习好”是不够的,而且成绩按名次排,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后面会讲“内卷”讲“天赋”)
学校,是比成绩;但进入社会,比综合实力了。
高手在民间,不要小看滴滴车司机:
工人家的孩子,怎么和富二代官二代比?人家十岁就懂了的事情,你要三四十岁才懂,还是不知道吃了多少亏才懂! 还要悟性高……
这话一说就是有经历的,^_^
为什么?是因为
钱少,所以不开心;钱给够,我自然就开心。
你还在为经济独立、买房买车、结婚彩礼……这些缺钱的事发愁,会以为“理所当然”。
但这个逻辑其实是不成立的。准确的说,你不开心是因为“穷”,你开心是因为“有办法解决穷这个问题”。
工作本身仍然(可能)是痛苦的,所以才要给你发工资,来弥补你所遭受的伤害和痛苦。
—— 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
另外提醒你一下,加钱涨工资:
现在不理解没关系,但可以记住我今天所说的这些,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工作让你痛苦到无法忍受的时候,再想一想我说得有没有道理。会痛苦到什么程度呢?抑郁症(周围的人都不理解你的痛苦)
对想做一番事业的人来说,钱就像(打街机/电子游戏的)游戏币,它的作用是让你能够玩游戏。你的快乐来源于游戏本身,而不是游戏币。只给你游戏币而不让你打游戏,你不可能得到快乐。
——宋鸿兵《鸿观》
普通人怕“破财”,但“县长”(立法委员)就不怕。他的财就是要散出去的,他怕的就是选不上,只要选上了……
——梁湘润讲命理
可能是编的、混在搞笑段子里的一封辞职信:
小时候我觉得读书很辛苦,我妈就骂我:“不读书,不读书你就只有去扛包!是扛包辛苦,还是读书辛苦?”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年。昨天下班的时候,看到公司楼下几个人正在扛包,他们嘻嘻哈哈很开心的样子。我突然就知道了答案:不开心最辛苦。
其实很有哲理。
有没有听过汪峰的《春天里》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
没有信用卡也没有她
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
可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
……
曾经的苦痛都随风而去
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
岁月留给我更深的迷惘
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
我的眼泪忍不住地流淌
找到让你不开心的真正的理由。如果是
因为“工作很开心啊,但就是钱少”的情形。
不自由:我以前就这样认为的。所以做律师,自己创业,然而……很多人,名利双收,突然有一天你问他,没做了。为什么?钱挣够了,不想做了。
很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我还在大学校园,应该是为了学英语,我看过(图书馆借的?)一本书《托福满分女孩》。
其他所有的内容都忘了,就记得这么一段:
我最喜欢的歌手是张学友。一次他回答记者的提问(给年轻人一点建议啥的):“不要因为挣钱来唱歌。这世上挣钱的方法很多,唱歌说不定是最难的哪一种。我唱歌,是因为我喜欢唱歌……”
能够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能养活自己,(对一个女孩来说),就是一件很好很好的事了。
但我喜欢做什么呢?我喜欢看电影。有没有让我看电影,还给我发工资的工作呢?……
后来她做了英文电影的字幕审核员。
更长的一个故事(可能来自现在被疯狂鄙视的《读者》):
在我小学5年级的时候,我拿到了县小学乒乓球比赛第一名,奖品是一个红双喜乒乓球拍。我非常高兴,但我妈妈劝我不要再训练了,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好好学习,考上重点中学。
与此同时,班上来了一个插班生,是一个美国男孩Jack。因为家住得很近的原因,我和他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上课老师问我们的理想。同学们很多答案:当老师当医生当科学家……其实我的理想是打乒乓球当世界冠军,但我不敢说出口,所以我说我的理想是当工程师。当问到Jack的时候,他说他的理想是当一名“调酒师”。啥?什么鬼?回家问了我爸,才知道就是一种类似于服务员的职业。顿时心生鄙夷……
之后我顺利的考初中考高中,学业繁忙,乒乓球无疾而终;Jack回国,开始还是会写信交流,但高考越来越近,交流越来越少……
后来我顺利的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按父母的意愿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真的成了一个软件工程师;而Jack高中毕业之后就没上大学,出去打工啥的……
日子平淡得像水一样划过。我的生活说不上差也说不上好,只是总觉得没劲。只是有一次(出国)去酒吧,终于知道了什么是调酒师。
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一个从美国来的包裹。
Jack在一次车祸中去世。按他的遗嘱,他把一本日记本寄给了我。里面记录了他十来年的生活,里面很多很多都是他对调酒的学习、尝试和理解。到他去世为止,他已经“发明”了两种由他命名的鸡尾酒并被XXX收录……
我一页一页的翻看他的日记,能够感受到他的快乐、沮丧、新奇……各种各样的情绪,但没有迷茫。每一天他都走在实现自己理想的路上。Jack走了,他为世界留下了两种鸡尾酒。而我呢?更关键的是,
我想起了我的那副乒乓球拍。于是,我辞去了工作,拿出我所有的积蓄,开办了一家乒乓球馆。
如果不能这样理想呢?
永远记得在上海昏黄的路灯下,我们项目经理和我说的那句话:
每一种职业都有他的艰辛,但是也有它的快乐。正是这一点点的快乐,让我们走了很远很远。
如沁心脾!仿佛一缕幽香,一丝清凉,反复黑暗中的一点星光。从此以后,心猿意马有了拴马桩……
飞哥前面和你分析了很多很多,要不要做程序员。但其实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我个人推荐的“黄金法则”,是你能不能从编程中获得那么一丝丝的快乐。
前面为什么不说?小马过河,只有你学了才知道。
我们源栈一个同学,学得很苦很苦。但有一次我问他:你有没有从编程中找到那么一丝丝的乐趣?
他说“有,一个功能实现了,或者一个问题解决了的时候,就很开心”,我就放心了。
我真正担心的,是那些纯用意志力噼里啪啦往前学,“我一定要在4个月学完”“我得在35岁被裁之前把下半辈子的钱攒下啊”……
太用力跑不远。
程序员也只能比其他职业多挣一点点……
斜杠中年:黑律师/包工头/老码农,现在还是个教书匠……
之前最困扰我的,是:这一锅大杂烩,怎么做成一道菜?
但现在最困扰我的事:我的孩子,初一,青春期,上学期抑郁;这学期敞开心扉,直接告诉我:不想奋斗了,要躺平。
她妈妈很忧郁,但我觉得还OK啦。(宣传“读书无用论”的报应,求锤得锤?)
作为一个应试教育的既得利益者,我对中国的教育本来就颇有微词(省略一些主题无关的):
其实我们的教育,没有告诉(教会/引导/帮助)一个孩子他自己应该做什么?
你只管学习,剩下的交给……
很扯淡的一件事:十八岁十九岁的时候,突然就让我们选专业——这个时候,除了学习,其实我们啥都不懂。
然后这个专业以及由之而确定的职业,就决定我们的一生,不管你爱还是不爱。
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是什么?(说金钱和女人的同学,自己去面壁)
曾经有同学比较隐晦的问我:后不后悔?人到中年,一事无成,学编程把头发都学没了,35岁还被裁员……
假如你一直做律师这个有前途的职业……
做律师是我的专业,甚至还曾经是我的梦想,有钱有地位,不担心中年危机,而且很多人都说我适合做这个……但是,做着做着,发现我不喜欢啊!
接下来和关心源栈发展的同学聊一聊。
厚着脸皮吹个牛逼,往远的方向说——这样不会被光速打脸。
好高骛远 vs 高瞻远瞩 ?关键就是一个度。
当年我学车的时候,老是会盯着引擎盖前面那一截路,驾校的老师就会骂我们:看远点!地上没钱,你捡不到……
看得太近,你就走不直。
到了我这个年龄,我真的是只能定好下半辈子的目标,余生就做一件事,一条道走到黑!
年轻不一样,年轻就有无限可能,需要不断的尝试和调整……
每个出栈(从源栈)毕业的同学都可以骄傲的把在源栈培训的经历写在简历里。
“你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呀?那你是怎么学会的编程?”
“在源栈!”你挺起胸膛,骄傲地说,眼睛里有光!
你没有学历、不是科班的、就是一个“野生程序员”……这不是污点不是缺陷,而是勇敢是精彩是传奇,是爱我所爱行我所行,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有一天源栈遍布全国各地,“栈长”们集聚一堂,群英荟萃(不是萝卜开会)。
我不希望大家大腹便便珠光宝气,寒暄都是这样的:
“哎呀,赵总,不错嘛!换车啦,宝马8系,厉害厉害……”
“哪里哪里,你也不错嘛,这路虎霸气!”
我希望大家身材匀称衣着得体,精神饱满:
“哎呀,赵老师,你这个点做得真的好!这一年帮了一百多个孩子了吧?”
“哪里哪里,你也不错嘛,龙傲天不是从你们点出来的吗?”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实现这种理想,还需要能力。
源栈的目的,就是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这种理想,给他们提供这种能力。
除此以外,还需要呐喊:观念的转变,是第一步,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我是很能折腾的,不后悔,不因成败:
只有一种成功,按自己的想法过完一生。
我理解:
我小孩的问题,抑郁,不想奋斗了……
对于我来说,最困难的是如何劝她妈妈。结果缓解她妈的居然是阿泰的故事:反正万一书读不出来,跟着我学编程算了。
真的,因为孩子的事,我现在看到“抑郁症”三个字都心惊肉跳;然后我真的开始琢磨是不是我之前坏事做多了,想积点阴德了……
所以我就在想:还能做点啥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呢?
作为父母,我们真的感受到孩子的负担很重:书包变拉杆箱……,真的需要学这么多,真的需要这么多都学得这么深这么细这么好么?
很多的负担不仅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是会带来很严重的副作用的:抑郁、厌学、压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理论上确实应该减负,但问题是:你减别人不减,以后高考怎么办,工作怎么办?
这是最大的问题(高考指挥棒),这个问题不解决,所有的措施所有的方案都是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
而且很讽刺的是:大家是不是冲着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去的?
偏激点说:一半的大学都没必要上!
3年4年的大学生活,你能接受什么对得起你学费的教育?
用人单位看你的所谓“第一学历”,究竟是在看你的高考成绩,还是在看你大学四年接受的教育?(逃课、上网、打游戏、谈恋爱……)
上课耽误学习。(3124赞)- 北木的回答 - 知乎
我一个亲戚的孩子,高考之后填志愿咨询我的意见。她的成绩只能是专科,我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专科还不如不读(学不到啥东西,以后找工作一样很难……)
我妈一直给我使眼色,那时候年轻嘛,不懂啥意思。(@想一想@:你懂不懂为什么?)
后来我妈问过我一句话,我印象深刻,无言以对:
十八岁的孩子,有大学不上,怎么办?
现在我的孩子青春期厌学,万一考不上大学,我们怎么办?很具体了,必须认真思考了……
所以“卷”的根源,在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独木桥外无路可走。(什么996考研考公也一样)
为什么不想办法开拓新的路径呢?
我始终觉得我们这种
的高考制度是有问题的。
有的孩子懂事早,有的孩子懂事迟。懂事迟的孩子不一定就没出息,懂事早或者一直“乖”的孩子也不一定真“懂”。
人的成长,有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
给孩子开家长会,老师的PPT首页上四个字像子弹一样击中我的灵魂:静待花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源栈的同学中有很好的例子)
“拔苗助长”的故事可能并不老套。
你小时候有哪些自以为瞒天过海却被父母知道得一清二楚的事? - 徐汇轩的回答 - 知乎
但如果你在“最关键”的那几年来“结茧”(比如高二高三),家长就会非常焦虑:等你想读书的时候,就没机会读了哟!
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吗?一定要这样(一考定终身)么?为什么必须得这样?
为什么不能在孩子想读书的时候,再给他/她一个机会读书?
孩子突然不想读书/学习/努力了,@想一想@:怎么办?
有没有用?
没有用的。为什么?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的孩子每天来“关心”你的工作:
你怎么办?于是你就好好工作天天向上?一步一个脚印,成就内卷之王?
这时候你就能明白:
所以不是孩子“大了不听话”“还小不懂事”“懒病犯了”(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努力不起来”归纳起来,两个原因:
所以说上面的那些“教育方法”是没有用的,甚至是反作用。
统计:教师的孩子,抑郁症比率最高(讲道理头头是道,施加压力有些无形滴水不漏……)
作为孩子,“自律”“拼搏”“意志力”……这些东西我觉得一样不靠谱。
读书,应该是一种乐趣。很幸运,我有体验过,人与生俱来都是有好奇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就自然会有一种愉悦。
但这种乐趣很容易被压力/名次/自责/无望……摧毁。
你本来喜欢打游戏,逃课都要去打游戏。好,现在我天天让你打游戏,必须打,而且要好好打,要练习,不厌其烦精益求精。做不好就批评罚站再打十遍……
@想一想@:你会不会崩溃?
大多数时候,还是我们教育的问题。
人的成长,应该依赖于他的热情,应该是兴趣驱动,而不是什么“自律/压力/恐吓……”驱动。教育不能违背人的成长规律的,不能反人性。(我猜这些都是教育专家一直在提倡和实践的,不然为什么不允许再排名次?)
兜兜转转一圈,还是回来了:人,只有做自己喜欢自己愿意做的事,才能做好。
对很多现象很多问题,我们当然需要呼吁需要呐喊。但是,我更喜欢的是:
言语没有力量,我做给你看。
能做些什么?
是真实的目标,不仅仅是“成绩好”:
与其让孩子寒暑假去兴趣补习班,不如融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
你只管学习,只要成绩好………
书本知识不能替代社会实践,现在的孩子
但不知道:
所以,懂了那么多的大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
有些东西,书本教不了的。比如,夫妻关系如何相处?两口子吵架了怎么和好?……作为家长,可以逐步的向孩子,言传身教。
李玫瑾:孩子是通过电视剧来了解爱情……
不应该像现在这样,让孩子在象牙塔里“与世隔绝”,最后养成“巨婴”。人的成长,不应该仅仅是分数的提高。
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
书归正传,源栈想做的:能不能让孩子能身临其境的体验一下,某种工作究竟是怎么样的。不要
我妈给我讲过的她娘家那边的一个真人真事:
孩子不想读书了,学不进去了。他爸也不多说,“不想读书了,是吧?那就明天和我一起干活。”第二天孩子就扛着锄头戴上草帽和他爸下地种庄稼。第一天还不输那口气,第二天就沉默了,第三天哭着和他爸说“我还是想回去读书……”后来考了一所很好的大学。
其实在飞哥那个(以及更早)年代,孩子(尤其是农村孩子)拼命读书,不要家长逼的。“一定要跳出农门”,那是一种绝望的热情!
但现在时代变了,我觉得,应该赋予这个故事更多的内涵:因为有人可能会在田园牧歌中找到了自我(李子柒/野农/……)。
让每个人都能各得其所:唤醒孩子,而不是“塑造”孩子。
教育
人为的割裂了
为什么以前的孩子不抑郁?
从编程到其他职业培训
宽进严出,通过事实证明:不因为学历/年龄/性别/贫穷
尤其是
重塑学历认知
一个基于信仰基于理想,而不是基于利益的团队
披着公司的壳,但心
需要的是一群理想主义者。
我曾经尝试过“利益驱动”,但我发现我做不到,非常的别扭,比现在还别扭。
被误解:鼓吹“读书无用论”
被否定:
被嘲笑:自不量力
被打击:
必须坚信:我们是在做一件正确的事。
我是有这样的觉悟的:可能有生之年,我都看不到我们所梦想的那一天。
我们是在用一种实践
读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
让适合读书(传统教育)的孩子读书,让不适合读书的孩子也有自己的路:不是进厂、做销售、送外卖……
整个社会,不再因为一个人的学历来评价一个人。
在新的时代,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有所突破: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段,学习自己真正喜欢学习的东西,开启一段崭新的职业生涯,活出真我的风采!
时代变了,大人!一个人的一生,不应该再被一纸学历束缚。
在我年轻的时候,两个长辈给我看起来截然相反的两个建议:
拖延症的一个“病因”:把大量的精力用于“内耗”
我以前喜欢规划,但现在,我越来越相信
没有面试机会?骗HR不骗TechLeader。
更多内容不宜公开。
PS:某乎上面某培训机构:收学生都至少要大专学历,飞哥不要!昨天和同学聊天,最大的成就感不来自那些本来就非常优秀的同学,而是来自那些天赋不高、自身条件不够,但通过不懈的努力,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我考上了清华,和你老师有什么关系?
以下职业选择无关废话:
爱情其实也一样。如何才能厮守一生?纵有千般不是但有一点好。(@想象一下:白发苍苍,问“你怎么就能跟这种人过一辈子……”)
初秋天有点微微凉,我和黎叔在步行街散步聊天。阿姨(黎叔老婆)手里
古话“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但怎么才算错?
大多数人(尤其是老一辈的人)
大人,时代变了!
你觉得那些看学历的公司是傻缺,你不傻,那你来办一个不看学历的公司呀?
你觉得那些不要35岁老码农的公司是傻缺,你不傻,那你来办一个不看年龄招聘的公司呀?
……
叽叽歪歪说那么多干嘛?
把这个公司做成功。不要太成功,给所有(或者就你们源栈的)野生程序猿一口饭吃,一口不太差的饭吃……
你就可以骄傲的说,“事实就在眼前”!
你在做培训班?那更好,两件事一起办了呀:学习毕业了就送你的公司,在学校学的就是公司要用的,两全其美!最差最差,学生可以有个“实训基地”嘛!现在培训班学生就业,最大的问题不就是“没有工作经验”么?
其实我相信/推崇: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再难的事,只要他是正确的,我们就可以做下去。
但关键是,这事正确不?是不是乌托邦?(我承认,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求助:有没有知道一些详情内幕的同学?
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专心办学搞科研;企业回归市场主体,专心经商赚钱,二者各司其职。个人猜测:还是“社会分工”“单一职责”问题。
非歧视招生
先学习后付费 => 分阶段付费(原则上,每一阶段费用不超过5000,且不高于全部课程内容的1/3)
开源教案(不是全部):不藏着掖着
一人一票
git
目标:缓交学费
申请
基于理念
非歧视
后付费
一人一票
每一个公司,都以“源栈合作单位”为荣
用更少的资源,更多的改变世界。
多快好省!前端后端,线上线下,名师精讲
更多了解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