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又到了春节。
过完春节,我就要去上海了。
北上广深,选择上海,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弟弟毕业了工作在那里。他就听话,毕业之后老老实实地考公务员,进国家机关,光宗耀祖!我弟弟大三假期回家,我大伯专门找到他,反复叮咛:“考公务员好!千万别学你哥哥。你们兄弟两个,一个从政,一个经商,这样以后互相有个照应……”
所以,就像一个出门求学的游子,我告别了我三个月大的小女儿,再一次踏上了漫漫征途。
一到 上海,一种大都市的感觉就扑面而来!所有的指示牌都是中英双语,机场里行色匆匆的人群,对金发碧眼的老外熟视无睹。我坐大巴从机场到市区,路上看见了好几个大概是订餐网站之类的大幅广告,我精神为之一振,“大上海,我来对了!”。
在上海吃的第一顿饭是我弟弟他们小区楼下的兰州拉面。当时觉得好便宜,五块钱一碗,上面还有几片切得薄薄的卤牛肉?好吃,真是好吃。我喜欢加上香喷喷的“油辣子”,让面汤上浮着一层红亮亮的辣椒油,在拉面师傅不可描述的目光中,在把一碗拉面吃完的同时,把汤也一起喝掉。
接下来就是找工作。投简历都是通过网络,再也没有什么现场招聘会了,只是不知道还没有求职驿站?那弹着吉他,唱着“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注定暂时漂泊”的年轻人,是否还在漂泊?那要卖了房子再干一场的大学教授,是正在安度晚年,还是已经东山再起?俱往矣……
和重庆不一样,上海招人的公司太多太多,网上的招聘启事一页一页的根本看不过来。开始还傻乎乎的挨个看招聘要求,后来就干脆每一页勾一个全选,点一个发送,然后在下一页全选发送……等收到面试通知了,我才回头仔细看看,是哪家公司,地址在哪,干嘛的,有啥要求,等等。然后针对性的准备一下,再去面试。
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更没有百度地图了(有没有?忘了),反正我记得出去面试,包里是要带一张纸质地图的。我估计每年上海卖地图都不知道要卖出去多少份!现在这个产业应该已经被百度地图给干掉了。但上海的地铁发达,纵横交错的地铁把上海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块,我都是先在地图上找到公司的地址,然后周围一圈地铁,哪个站最近,OK,路线搞定。就这样满上海的跑。跑了多少家公司我已经记不得了,这些公司是我哪一次求职时遇到的,也记不得了。但那些值得回味有趣的事,我都还记得。
有一家公司,我到了那个大地方之后找不到他的具体位置。其实我都已经到了,但我不相信公司会在这里面,因为下面就一个菜市场还是啥的。东问西问的,才找到了上楼的楼梯;记得是二楼,很快就爬上去了,整个楼梯间和走廊都老旧昏暗让人皱眉,但真进了公司,里面装修得还不错,面积也不小,居然给人一种宽敞明亮的感觉。你知道我当时的第一个想法是什么?我想抽自己一耳光!这就和我装饰公司的办公室是一样一样的:外面的环境不行,但里面装点得不错,以为人家会忽略外面的环境,甚至会产生一种“先抑后扬”的感觉,给我们公司形象再加几分……
真是太傻太天真啊!那一瞬间我就明白了为什么到了我们公司的客户,几乎一个都没签单,签单的全是关系户或者在外面签的——我那公司的外部形象见不得人啊。就像这家公司一样,我是来应聘的,心里都直犯疑,更何况是要把自己住的房子交给你装修的客户?!如果再让我重来一次,我绝对把办公室设在正儿八经的写字楼里,哪怕小一点装修朴素一点都无所谓;当然更有可能,我会一下子把一年两年的房租预算,压缩成三个月或者六个月,一次性的砸到位,把门面尽可能的给立起来。
“赚钱不赚钱,圈子要扯远”,黎叔这句话,我不知道听了多少遍,直到这一刻,我觉得我才是真正的懂了。形象不行,别说客户,连个好点的设计师都招不到啊!可惜,懂得太迟了。
同样,“换位思考”,也是黎叔经常说的,我也以为我懂了,到现在才发现哪里懂了?我那办公室,我觉得它好,物美价廉,这地段这房价,买过了,美滋滋。外部的那点环境算什么?就平时过个路而已。这就是我的视觉,但人家到你公司来的人,尤其是第一次来,心里还忐忑不安、想方设法试图了解你公司的人。首先,是外观破破烂烂的大楼;然后,微微散发着酸腐气味的走廊,和吱嘎吱嘎的电梯;接下来,你房间里面装修得再好又有什么用?更何况你的装饰也只是合格或者最多中等偏少而已。就像一对烂苹果里面发现了一颗看起来还没烂的苹果,这苹果你敢吃么?
想起买房子的时候,我爸说的,“这房子你送给我,我都不要!”这话,居然没毛病?
+++++++++++++++++
每天一篇博客 第23天
欢迎评论评价、传播分享,你的任何操作,都是我坚持的助力。
多快好省!前端后端,线上线下,名师精讲
更多了解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