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问题上,让我下定决定的是蒙牛的牛根生的一段谈话,我记得是在《赢在中国》里面,他教训一个参赛选手,大意是“你现在还想着‘你的’‘我的’,你这样就做不大”。他以他们蒙牛做雪糕为例,“难道我还要在全国各地挨个挨个的去建雪糕厂?那要建到什么时候?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建呢?我们可以和当地的雪糕厂合作啊!我提供管理团队,你提供场地人员,生产出来的雪糕贴我们‘蒙牛’的牌子,由我们蒙牛进行营销销售……”
印象最深的当牛根生说完这样做他只用了多少年就占据了多少的市场份额,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种蒙牛的发展模式一直被人称道,把它比作奶制品行业中的耐克,直到后来的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我也是这样才知道耐克的,仔细了解了它的运作模式后,那种感觉,用现在的话说:碉堡了,真心牛逼!这些人的脑袋瓜子是怎么长的?这才是商道啊!不行不行,我真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
于是买了一些书,有空的时候就看一看。学到了些什么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现在还记得的就一些霸气侧漏的专业名词,比如“核心竞争力”。记得书里举的例子是沃尔玛,他一个做超市的能发射自己的卫星。“要想超过沃尔玛,你也去发射一颗卫星试试?”
看得人热血沸腾,看完了之后我就绞尽脑汁的想啊,我这么一个装饰公司,怎么打造我的核心竞争力呢?放卫星是肯定不可能了,但可以有其他的办法啊。不知道“痛点”这个词那时候出来没有,但我的思路大概也就是这个方向:要找到客户的“痛点”。
装饰行业,痛点太好找了。从房屋布局怎么改,到色彩怎么配;从装饰有多累,到这行水有多深;从该选木工板还是防潮板,管线是该从墙上走还是从地上走……业主全是晕的,说起来都是泪——这都不是痛点,是泪点啦!
但问题是我们能解决么?我们说我们能解决,业主会相信我们么?
比如我们当时想过,也一直都在坚持,做环保装修。然并卵,无论哪一家公司都会说他们用的是环保材料,而且他们确实也用的是环保材料,你还能怎么玩出花来?
确实有玩出花来的,号称100%环保装修,完工送一份“环保监测”,保证过关。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我们真被吓尿了:这可真是个杀手锏啊!这个消息是业主告诉我们的,当我还一脑子震惊却强装镇静的时候,这业主就自己说了:“鬼才信他的!是他给监测机构交的钱,他想让这个报告怎么写就怎么写。”
“哈哈哈哈哈……”我笑得好开心。
后来仔细了解过这个模式,这里面的“弯弯绕”够得你去绕。首先,把敢于进行“环保监测”这个牌子亮出来,先就能唬住一些人了;然后,如果你真的要环保监测,那所有材料必须由装饰公司全包;要是你连材料都全包了,这里面的利润就足够高了,装饰公司已经联系好了环评机构,给你一份合格的环评报告也无所谓了。
这么做有两个问题,可能是这种模式没能推广的原因:一是全包费用高而且业主的选择面窄,业主不太愿意;二是稍微精明点的业主会提出来,不用装饰公司指定的而用业主自己找的监测机构行不行?
这时候装饰公司就尴尬了。说不行吧,直接就露相了;说行吧,心里实在忐忑。倒不是装饰公司都是奸商,实在是环保不环保,这确实不是装饰公司能控制得了的。在那时候的中国,连空气质量都不能环保,更何况室内装饰?就算我啥都做得非常到位,那一天的天气也特别好,但隔壁老王家装修正在刷漆,飘过来一丝丝的味道,你就彻底完蛋了!
还好我那时候不再是个愣头青,这些事做决定之前都会去打听打听,要不然我一头扎进去,也不知道会是个什么下场。但没了这股锐气,啥事都瞻前顾后,哪里去找我的“核心竞争力”呢?没有这个“核心竞争力”,我们公司怎么才能在这乱象丛生的装修行业杀出重围呢?
所以愁啊!
结果一天黎叔到我办公室,看到我一桌子的书,开玩笑:“耶,耶,耶——憋出来了呀!憋起看书来了呀?”
“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我笑着说。顺便就把“核心竞争力”这事和黎叔说了一遍。
他听了七八分钟,看样子都晕了,然后突然猛的直摇头,大不以为然:“扯他的淡!你要什么核心竞争力?踏实肯干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
因为想找牛根生说的原话,所以重看了《赢在中国》。当曾经熟悉的旋律再一次响起来的时候,居然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一想转眼已是十年,不胜唏嘘。
再听这些选手嘉宾的发言,突然觉得以前喜欢的不喜欢了,以前觉得对的又不对了……所以有了这个答案:有哪些可以令人清醒的句子? - 自由飞的回答
多快好省!前端后端,线上线下,名师精讲
更多了解 加: